长途飞行是补片的最好时机。这次赶紧看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但不知道是不是AA的饭太难吃的缘故,反正看得我阵阵恶心。当然作为最佳影片也绝不可能是浪得虚名。《水形物语》的配乐,服装,构图,色彩都极具艺术感,充满了美国60年代精致的复古气息。但是这些对一部电影来讲只能算是锦上添花,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来做基础,只有在坚实的地基上才能盖出漂亮的亭台楼阁。《水形物语》的地基大概是大头针做的。
你可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过的经典海报图
整个故事发生在冷战时期,大体就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哑巴清洁女工与一只两栖鱼人慢慢产生感情的故事。鱼人是关在美国政府的研究所里做科研用的,但是美国科学家对其进行了残忍的折磨,并打算把他解剖了,于是女主角清洁工就在善良苏联间谍的帮助下成功把鱼人偷了出来,然后与其发展感情,最终成为了知己,并打败了美国邪恶科学家,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样一个美妙的童话式的故事却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到出戏。并不是说所有电影都要逻辑十分严谨,但起码不应频繁让观众感到违和。《水形物语》里最最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女主和鱼人究竟是如何爱上了对方。从故事一开始的铺垫来看,女主角不能说话,生活比较单调乏味,没什么朋友。鱼人也不会说人类的语言,而且没有同类,在研究所里被铁链拴住,还经常被研究员虐待。可以看出这两个人都十分孤独,因此他们渴望同类,渴望伴侣是合情合理的。然后女主就开始用喂鱼人鸡蛋的方式勾引鱼人,无视了人兽的区别,也不怕违规丢掉工作,也不在乎鱼人不会说话,也不管鱼人十分凶猛刚打断了科学家两根手指。世界上成千上万可以和女主更好更合法地沟通交流的人类,她一定要选一个hard模式去勾搭那个最最最不可能的。我一开始认为女主是抱着去动物园看动物那种好奇的心态去接近鱼人的,但后来发现并不是!甚至连一见钟情都不是!女主还没见到鱼人就已经对他钟情了!
试图用鸡蛋接近鱼人
鱼人胃口越来越好???
剧情接下来鱼人生命受到威胁,女主角拼了老命把他救到了自己家,然后就和鱼人开始了一段不可描述的剧情,事后还兴致勃勃地跟同事讲鱼人的身体构造。可是到这里一直没有表现出鱼人对女主的感情。鱼人也不能说话,只是偶尔会重复女主的手语,但这动物园里的猴子也会。鱼人还吃了她邻居家的猫,还打伤了她邻居大叔,在这种情况下女主究竟是如何认为鱼人也爱她的?还是说这从头到尾都只是一段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这大概是我看的最莫名其妙的地方。鱼人对女主的感情,看上去更像宠物对主人的样子,而女主对鱼人则更像是对新物种的好奇,但是导演似乎想说不对!他们之间就是两个孤独的生命之间迸发出的纯洁而崇高的理解,同情,以及爱。
鱼人暂住在女主的浴缸里
然后立刻进行一段少儿不宜
导演想要关注的大概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譬如女主是残疾人,女主隔壁的爷爷是同志,女主上班最好的朋友是黑人,鱼人也可以算作是比较极端的少数民族,只有反派才是身强体壮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的白人男子。这些弱势群体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十分孤独,因此更加渴望志同道合的知己的出现。这个立意自然是很符合美国文艺界的价值观,也难怪《水形物语》在奥斯卡顺利击败描写红脖子之间恩怨的《三块广告牌》,但是对女主和鱼人之间擦出火花过程的荒诞描写却反而做低了弱势群体的形象。虽然对于二人之间怎么产生共鸣互相理解这点并没怎么表现,影片却刻意讲述了女主从每天孤独地打飞机到迫不及待与鱼人为爱鼓掌的转变,给人一种二人更像是炮友关系的感觉。再比如女主邻居爷爷是个画家,但是作品总是得不到赏识,因此也很孤独寂寞。再加上其同志的身份,便给人一种他是因为性取向问题而导致事业不顺的。我并不否认这两者之间会有关系,但我想一个画家熬不出头多半还是因为自己作品不够优秀吧,就像《立春》中的蒋雯丽。二流选手当然也要向顶峰拼搏,但更要认清自己的水平,不然等失败了就说“都怪这社会的不公”,那就真的只能永远二流了。
所以说弱势群体的地位还是要靠弱势群体自己去争取,美国的女性,黑人和LGBT们显然深谙此道。虽然受到主流社会中思想进步的那一批人的关注也是极好的,但他们难免会自带一些强者惯性思维,比如轻易地将弱者标签化,于是哑巴就注定寂寞,同志就注定事业碰壁,黑人就注定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有一种惯性思维就是默认弱者是需要帮助的,在给予弱者尊重之前先给了他们怜悯,让弱者认为受到帮助是天经地义的,日子久了万一哪天没受到帮助,自然要“都怪这社会的不公”。最典型的莫过于要求别人让座的老人。
雨中的鱼人,与导演德尔托罗的另一部作品《环太平洋》颇为神似。他似乎对身上亮光的怪兽情有独钟。
主角们在偷运鱼人的过程中杀了一个碍事的看门小哥,这也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救鱼人你可以说是为了保护生物,为了种族平等,为了女主对他莫名燃起的爱情,但是一个恪尽职守的看门小哥做错了什么?这个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呼吁人人平等的片子却用一个无辜路人的死扇了自己耳光。联系到美国的一些LGBT运动,BLM运动,确实给人一种过犹不及的感觉,好像弱势群体不光是要被当做正常人,而是简直成了神,反而其他人的地位忽然沦落至猪狗不如。所以说当我们身为弱势群体时需要振臂高呼为自己争取利益,而当我们身处高位打算奉献爱心的时候则需警惕,不然一不留神就成了碍事的看门小哥。
隔壁爷爷很爱吃派,但这……
在《三块广告牌》里(对其实我是想推荐《三块广告牌》),所有主角都是乍看差不多的红脖子,但是每个人的内心戏都很足,都随着剧情的发展亦正亦邪。人性本来就很复杂,难有绝对的善恶,《三块广告牌》中对主角的处理让人感觉很真实,很感同身受。反观《水形物语》,虽然主角乍看有各种种族和性别,实则都是模板化脸谱化的,性格特点都是单一的好,反派也是一个只单纯坏,坏的没有原因没有技巧没有内涵的形象。导演似乎想说只要能迎合美国文艺界的主流价值观,别的我都不在乎了!最后事实证明,这样搞还真行得通!
所以当你想批评中国思想不自由时,请别再拿美国做对比,因为在美国你只能选择“自由”。
PS: 油管上搜“Everything Wrong With The Shape of Water”,可以看到一篇更完整更细节更搞笑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