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知名作家乔治·从不拖稿·马丁的写作风格,我也终于在构思了八个月之后准备来写一写在秘鲁的所见所闻。虽然随着时间推移,构思得越久,忘记的越多,但这对于节省读者的时间也是大有益处的。秘鲁在过去归属于古印加帝国,这个文明由于没有发明文字,导致流传下来的确凿的历史不多,更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譬如据说印加人掌握一种缩头术,将敌人杀死后把他们的头制成桃子大小作为战利品。然而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却在1533年被西班牙用100多人的军队所灭国,其中一个原因是印加人从没有见过马,当西班牙人骑着马冲来时他们由于受惊而抱头鼠窜。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印加帝国传染病流行以及内讧不断。总而言之,西班牙顺利接管了秘鲁这块地方并统治了几百年,期间天主教自然就在秘鲁流传开来。如今在博物馆里还可以看到当时秘鲁天主教学校的学生画的画,和西方的宗教主题油画并无二致,只是画中的主角都变成了黑皮肤的秘鲁人。在19世纪南美洲的一系列独立运动中,秘鲁终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而一大批中国劳工则从广东漂洋过海来到秘鲁掏粪(鸟粪石),这批神奇的开拓者的后裔至今仍然生活在秘鲁,使得秘鲁街头时不时会出现亚洲面孔。秘鲁路边随处可见的挂有“Chifa”招牌的地方就是中餐馆了。“Chifa”就取自“吃饭”的谐音,是当地对于中餐的独特称谓。
但是游客来秘鲁并不是为了寻觅自己的广东祖先,而是为了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马丘比丘(Machupichu)。马丘比丘是印加人的一片建筑遗迹,虽然多数印加遗迹已经被西班牙人改造成了天主教建筑,马丘比丘却完好如初,这是因为马丘比丘坐落在一座孤僻的山头,西班牙人眼拙没有发现。直到1911年,耶鲁大学学者宾汉姆(Bingham)在秘鲁山中徒步时偶然发现了马丘比丘,于是他赶紧把很多发现的文物运回了耶鲁,并写了一些书宣传自己的丰功伟绩,成为了网红学者。
【山城库斯科】
如今为了保护遗迹,马丘比丘限制每天的参观人数,因此门票一定要提前购买。参观马丘比丘的人基本都会住在库斯科(Cusco)。库斯科是秘鲁第二大城市,也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海拔与拉萨相仿,每一位游客在目睹马丘比丘真容之前都要先经受一下高原反应的洗礼。库斯科本身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古城花上一到两天来逛绝对值得。这里既有传统的印加建筑,也能看到西班牙殖民者建造的教堂。在一些墙上能够发现印加人独特的十二边形砖,他们精妙的切割技术使得砖与砖都能严丝合缝扣在一起,不需要粘合剂。库斯科的路边全是卖纪念品的商店,卖的东西都大同小异,以当地的手工艺品为主,以及各种草泥马周边产品。另外随处可见的就是一些当地妇女抱着草泥马要与你合影,主要目的是收取小费,这时一定要找人数比较少的妇女团体,不然每个人都要给小费。
【库斯科武器广场】
【西班牙人在库斯科建造的教堂】
【库斯科街景】
【草泥马】
【十二边形砖】
作为中国游客,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和草泥马合影,但是一定要尝一尝草泥马的肉。库斯科的很多饭馆都能吃到草泥马肉,但是具体好不好吃完全取决于做法。我们吃了两次,并没有感到特别的惊艳。秘鲁菜其实在国际上是颇具声望的,它融合了传统南美菜与西班牙的风格,再加上亚洲菜系的影响,混搭出了新的境界。譬如我们看trip advisor推荐点了秘鲁著名的Lomo saltado然后就端上来一盘黑椒牛柳,大名鼎鼎的秘鲁酸鱼(Ceviche)显然源自于日本sashimi。在库斯科不得不吃的一定是烤豚鼠了(guinea pig),厨师会先把整只豚鼠烤熟了端上来供你拍照,再拿下去切好了方便你吃。尝一口烤豚鼠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外焦里嫩,外面的皮脆的流油,像极了北京烤鸭的皮,而里面的肉松软甘甜,入口即化,比烤鸭的肉要嫩上不少,时隔八个月回想起来,仍然流了口水。
【炖草泥马】
【烤豚鼠】
【烤牛心】
【秘鲁酸鱼】
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要先坐三个小时火车到马丘比丘山脚下,再坐大巴上山。火车由于是观光线路,车顶全是天窗,导致一路上被晒得够呛,下了火车突然又下起了雨,山区的天气就像薛定谔的豚鼠,你永远不知道他会在今天中午被吃掉还是晚上被吃掉。下了大巴还需要hiking一小段,忽然峰回路转,云销雨霁,马丘比丘就出现在眼前,刹那间游客一拥而上挡住了我的视线,啪啪啪的快门声此起彼伏,待游客兴尽散去,天又下起雨来。
【马丘比丘观光列车】
【马丘比丘山脚下的小镇】
【雨中凝望马丘比丘的草泥马】
【马丘比丘密密麻麻的游客】
虽然马丘比丘遗迹的每一幢砖房长得都差不多,但历史学家表示其实他们都各有各的用途,譬如说其中一些在古时是祭祀的神庙,另一些则是厨房或者卧室。所有这些房屋都没有屋顶,这是因为印加人受建筑技术局限,都用茅草当做屋顶。游客们密密麻麻地穿梭在马丘比丘的各个角落,试图抓住几百年前盛极一时的印加帝国的最后一丝痕迹。其中有些人之后在旅游网站的攻略里大肆赞美了这座让他们灵魂得到净化的天空之城,但我们觉得参观马丘比丘和参观奥斯丁第一峰Mount Bonnell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前者显得nb一点。
事实上,库斯科和马丘比丘作为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并不能很全面地概括秘鲁的风土人情。如果你来到秘鲁的首都利马(Lima),你会发现什么历史什么文化统统不存在的,这只是一座标准的发展中国家首都而已,可以参考国内众多三线城市。如果从治安的角度考虑,利马可能还要稍微差一点,譬如我们住的宾馆大门口就装了厚重的防盗门。我们晚上在宾馆门口的街上等出租车的时候就被宾馆保安建议到防盗门的内侧来等。我们在利马城中逛了一个下午,误打误撞进入了利马的夜市,这是在城中的一个小公园里,各式各样的餐车琳琅满目,卖的各种秘鲁特色小吃。还有一些似乎是单口相声的表演,一个人在中间说着,周围围了一大圈观众叫好。走在小公园里感觉像极了在国内公园里晚饭后散步消食的场景,所幸秘鲁没有广场舞大妈。我们尝了很多种夜市的小吃,味道基本中规中矩,但比披萨汉堡taco还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热闹的夜市气氛在民主灯塔美利坚是万万感受不到的。
【利马夜市】
不过从南美回来闹了很久肚子,不知道跟夜市有没有关系。。。
【在库斯科时候正好赶上跨年,整个武器广场被围的水泄不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大游行,其乐融融,让人有种很想祝世界和平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