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f9e2f070828381d97e56eb399a9014c08f135

作为一个门外汉,实在不敢称这篇读后感为research。但是至少不是食评,只能先斗胆放在这里了。我对明史基本一无所知,可这本万历十五年读起来却异常熟悉。书中描述的明朝万历年间的社会百态,竟有很多依然能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找到其影子。

书中探讨明朝走向衰亡的原因,将其归结为“道德替代法律”,总结的既精辟,又有所疏漏。以道德作为人们行事的标准,大抵是儒家所提倡的。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后来程朱理学的发展,儒家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我们总说孔子是大圣人,儒家思想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但治国方法一定是因势所趋,没有万全之法,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当然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儒家是一门讲求中庸的理论,大家都一样是最好的,出头鸟总是活该被打。又用一套界定十分模糊,而又不可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来限制人的行动。比如它号召人们讲求“仁”,叫人做君子,可是具体什么算君子又是一件很难判断的事。要存天理灭人欲,可是人们每天做的事,哪件不是出于人欲呢?至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今天看来更是无稽之谈。以道德治国恐怕更适合于独裁式的政权,这样在走到道德没有定义的灰色地带时,便可以使用独裁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般严格的等级观念,更是为这种以强权解决矛盾的方法提供了支持。于是在以农业为主,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明朝,文官集团就成了国家的统治者。可惜这些文官,热心于治国的少,多数都在想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消灭自己的政敌,这难道不是灭人欲工程的大失败?况且,有大量道德上的灰色地带可以给这些文官们互相争斗用。随意给别人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扣一顶大帽子批判一番,这可不是万历年间的专利。

由此观之,以道德代替法律或许在落后的封建社会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其弊病也愈发明显,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但“以道德代替法律”本身也是一些更深层次原因所导致的结果。毕竟以道德治国这个现象不只出现在明朝,一直到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道德标准仍旧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人们一方面对渣男绿茶婊唾骂到死,一方面对托关系走后门乐此不疲,管理者的所宣传的所谓城市精神,八荣八耻,仍旧是道德上的管理手段,而这些手段在今天收效几何就很不好说了。因此,如果不找出造成“道德代替法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果无非就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依我愚见,就是不拘泥于明朝走向灭亡这一件小事,而是着眼于几千年来所有类似的事情,总结出隐藏在不断重演的历史背后的原因。在这其中起到推手作用的,可以称之为“历史的惯性”。如果把历史的进程看作光滑平面上挂着弹簧的小滑块,或者单摆之类的(好吧我承认这篇不是写给文科生看的),当历史的发展由于战争,暴政等因素偏离平衡位置时,人们总会努力使其回到平衡位置,然而在滑向平衡位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又往往会使其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从而产生新的偏差与矛盾。历史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偏离与修正中发展的。譬如美国在经历了南北战争和20世纪中叶的人权运动之后,少数族裔的权利越来越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学校里要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族裔学生,公司里要有一定比例的员工等等。但是很多少数族裔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却没有及时跟上,因此这种保障在有些时候反而成了对多数派的歧视,以至于不得不以“政治正确”这种口号性质的手段来当作缓兵之计。欧洲难民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再譬如鲁迅曾说中国无非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坐稳了奴隶的时代,此话不假。但这又是由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帝制的国情所决定的。随着近现代西方民主的思想传入中国,很多人盲目的否定过去的一切,认为只要是民主就是好的,甚至导致了某些不能说的事件,这便是过犹不及。再往大了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是一个道理。改朝换代时候经历战乱,新王朝伊始必定励精图治,随着社会逐渐稳定,人们的心思就放到别的地方,渐渐地社会矛盾又显露出来,而统治阶层出于自身利益又不愿变革,从而导致新的战乱。黄仁宇认为明代文官集团把持朝政的制度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恐怕正是因为随着明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追求逐渐提高,但旧的文官集团体制变革的不够迅速,或者说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去变革。这个现象到今天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欧美发达国家不愿意正视社会中显露苗头的一些矛盾(比如之前提到的美国少数族裔,欧洲难民),领导人为了谋取个人或者党派利益,只是延续过去的政治主张,谈论假大空话,编一些没有实质意义的罪名给对手,和黄仁宇描述的万历年间群臣勾心斗角简直如出一辙!

减小历史惯性的关键,就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思辨能力,或者至少开阔一下眼界,学习一下换位思考。民众思辨能力低下主要体现在,只能接受由简单的是非对错组成的结论。明代大首辅张居正生前是万众敬仰的国家的舵手,死后被政敌安上一些罪名,立刻变成了万众唾骂的贪官,要让民众将其功过分开评价是很难做到的。如今的演艺明星动辄微博吸粉上万,一不留神被扣上了出轨嫖娼甚至台独的帽子,立刻前途暗淡,民众大抵是不会想一想一个生在台湾,喝台湾水吃台湾米长大的人为何会认为台湾应和大陆成为从属关系。至于抵制狗肉,抵制日货,抵制转基因之类的已经懒得提了。即使在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美国,人们在听到民主,人权之类的字眼时仍然不假思索地群情激愤起来。在美国民主思潮最为活跃的加州伯克利,人们为被白人警察枪杀的黑人举行游行的结果竟然是砸了当地的超市,使人难免怀疑游行究竟是为了死去的黑人还是冰柜里的鸡腿。

我在密西根上过一门讲述朝鲜战争的课,视角和在国内接受的教育很不一样。跟国内的人提起朝鲜战争,说的无非就是抗美援朝如何英勇,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三八线的划定使得多少人背离了故乡,多少家庭被割裂开来从此永世不得见面。当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的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自以为为了什么伟大的事业献出生命时,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却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分裂。他们自信自己在进行正义的战斗,在旁观者看来却只是大国之间的利益纠纷,为了能在朝鲜半岛分得一杯羹而已。而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又有谁为半岛上的人民买单?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凡事本无对错,观点不同而已,一定要用对错来评判,只会使小滑块越滑越远。朝鲜战争的双方都用什么意识形态什么主义来判断彼此,甚至黑化妖魔化对方,造成之后半个世纪的冷战,最后苏联解体,小滑块通过原点,又滑向了世界大同的另一个极端。

一句话总结,就是个人奋斗终究难敌历史行程。站在后来人的观点来看,明代自万历年间开始逐渐走向衰败,随后中国和整个世界几个世纪的发展,都可以归纳为民众以其无与伦比的盲目和空前的热情推动小滑块的过程。历史的惯性是由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共同造成的,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小滑块会在我们这一代停下来,但这并不是给我们的盲目从众与惰于思考找借口,毕竟还是得有人时不时把小滑块往回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