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赶在上班前,和好朋友们从奥斯汀开车去圣奥东尼奥,沿着Hill Country环线road trip了几天,体验了一番德州的朴实民风和秀丽山河。

自决定来德州工作,心情其实一直挺复杂。毕竟离开加州这样繁华发达,又非常Asian-friendly的州,去到一个充斥着西部牛仔,暴力,荒凉小镇的州(没错,这就是我对Texas的最初印象),多少有些不情愿。后来拜访了几次奥斯汀,对这个文艺精致,又个性十足的城市印象逐渐加分,城市虽小(其实奥斯汀是全美排名第11大城市,某君总是如是辩驳道),却五脏俱全(餐馆资源丰富,文娱设施齐全,还有享誉盛名的SXSW,ACL等音乐节),才意识到之前对德州的印象实在过于片面。
所谓既来之,则安之。
密友A这次从加州来德州玩,特意带上了下载好的《晓松奇谈》,在roadtrip一路听高晓松讲德州的历史和人文风情,倒是妙趣横生。他提到德州大多数人是德国后裔,民风彪悍粗犷,每年因“拳脚踢打”致死的人数居全美第一,看来拥枪人数最多的德州,也并不是只靠枪杆子解决矛盾的。而同时德州人又热情好客,豪爽率真,拥有着所谓的souther hospitality的待客之道,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这几年德州经济腾飞,发展迅猛,除了一直以来强势的能源产业,IT行业也在强劲增长,奥斯汀甚至开始自封silicon hills(硅山)来标榜自己在IT业的吸金能力;因此,也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带来了新的文化融合,让整个城市也显得生机勃勃。
DAY 1 – Austin
接上A,先带她领略一番奥斯汀的景点,当然,一切从豪吃开始。德州的食物的份量向来豪放,四人点了“二人份”食量,照样吃撑。饭后,去餐馆后面的临河夹板,有许多小朋友和家长,纷纷买来乌龟食和鱼食,好喂养池里的乌龟军团和鱼军团,此时夕阳斜照,碧绿的水面,悠然自得的乌龟,真是一派祥和图景,象征了这座城市的宜居。
之后决定前往奥斯汀市中心Congress Ave Bridge看蝙蝠。传闻这座桥底下栖息了大量的蝙蝠,他们会在日落时分飞出桥洞觅食,于是在夏季的黄昏,便有了传说中的成千上百只蝙蝠集体出洞的盛况。我们在桥上从黄昏等到日落,一直到暮色四合,夜空笼罩,也就只看见了零星几只蝙蝠。在等到天荒地老濒临绝望之时,听到几个老外路过我们身边,在大喊着:“你们看见了吗?巨多的蝙蝠!”,听到这番话的人们纷纷疑惑地互相确认,“你有看到很多蝙蝠吗?”只见大家纷纷摇头,方才听见走远的那几人恶作剧的大笑声,原来是因为等得太无聊,只好耍人寻乐子了……


看蝙蝠战役大败,无奈的我们只能前往享誉全美的六街酒吧街寻找安慰。这满满一条街尽是酒吧,站在门口的酒保们会想尽办法耍宝吸引过路人进去喝上一杯。每天都有live music表演,摇滚,流行,弹唱,blues,也走出过许多有名的乐队,日日歌舞升平,好不热闹。找了个有patio的bar,点了一杯长岛冰茶,根据色泽可以轻松判断兑水无数,然而照样喝成了张飞脸。
Day 2 – Natural Bridge Caverns -> San Antonio
在奥斯汀先吃了一顿In-N-Out当早饭,animal-style真的是好吃,伴随着满满的罪恶感以及幸福感。

第二天出发前往圣奥东尼奥去,与从休斯顿开车前来的众小主集合。圣安东尼奥是德州第三大城市,除了有鼎鼎大名的马刺队,其实也没啥其他的了,所以在路上顺道去了Natural Bridge Caverns岩洞参观。
再在去岩洞的路上,顺道吃了一顿Sea Island Shrimp House的海鲜,grilled shrimp是我认为这顿饭的精华,这家老字号连锁店似乎只有在圣安东尼奥有,价位中肯,推荐一去。
下午抵达岩洞,这个长达两英里的溶洞是1960年代几个大学生发现的,而如今供参观的是其中景观最奇特的半英里。里面可以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质现象,石柱,石笋,钟乳石,排列组合出不同的景观…. 介绍了那么多,其实我觉得还比不上宜兴的张公洞。不过这家caverns是私人拥有,不归国家,因此门票也会相对贵一些(21刀/人),游客竟照样络绎不绝。


晚上去圣安东尼奥市中心的一家比利时餐厅吃饭,环境很家常,也没有一般欧式餐厅的傲慢氛围,而且尽管我们点的都是mussels,蜗牛,牛排之类的大餐,价格还是很合理。这才回归了美食本身的意义,和朋友们一起享受佳肴,无拘无束地谈笑风声,又不用担心囊中羞涩,无怪乎这家餐厅名列圣安东尼奥最受欢迎的十佳餐厅之一。
晚饭后,自然要去圣安东尼奥最且唯一有名的riverwalk散步一圈,这个号称“德州威尼斯”的景点,人流总是拥挤,河道里有着不少满载游客的船只在缓慢穿行。岸边的楼房带着一丝异域风情,在五光十色的灯火掩映下,透着浓浓的游乐气息,一行人不舍就此离开,硬是找了个饭店点了杯酒才离去。

Day 3 – Bandera -> Fredericksburg
第三天的主题是“小镇游”,一大早驱车前往小镇Bandera,这里号称牛仔文化之都,小镇最早是由来自波兰的天主教移民创立,19世纪成为了Great Western Cattle Trail的起点,在没有火车的年代里,这条“牛路”正是用来将牛从大德州运往美国东部的重要道路(以上知识来自维基)。Bandera附近就有两个著名的牛仔竞技场,无怪乎打出“牛仔文化”的招牌吸引游客。
一行人先去了其位于镇中心的游客中心,其实只是一个很陈旧的小房子,正好赶上了每周末会在后院举行的牛仔枪战表演。说是枪战表演,其实是两幕有简单剧情的话剧,只不过两个故事起因过程虽不同,最后一伙人都会拿起枪互相砰砰砰对战。演员们一身牛仔打扮,带着浓重的德州口音,剧情我只能听个半懂。值得一提的是,表演开始前,演员们宣布为刚刚离世的前任团长默哀一分钟,观众中似乎有几位是那位团长的老相识,竟当场双眼含泪,甚至掏出手绢擦拭夺眶而出的眼泪,气氛颇为肃穆。这个表演是免费的,在最后演员会鼓励观众进行一些捐献,本着对这个保护和弘扬当地文化发扬的剧团的尊重,许多观众都纷纷掏出钱包。

这个剧团在表演结束以后,一群演员仍旧穿着表演的服装,大摇大摆地跑去了该镇的Main St(美国的小镇总有那么条街叫Main St,你们懂的),我们后来在逛街时,还不时传来枪声,原来是为了在街上制造牛仔小镇的气氛,剧团们仍在即兴表演取悦游客,非常拼。
午饭在位于Kerrville的Billy’s Gene Restaurant就餐,号称是Texas Hill Country饮食的代表,至于特色菜是鼎鼎有名的Chicken Fried Steak,可以直译为“用炸鸡的方式炸牛排”,意译为“炸牛排”,是德州的特色菜。从中国胃的角度来说,牛排有些老,也不够入味,但也不至于难吃,可以当做一个不错的文化体验。(后来我们几次在德州road trip,踏入不同的颇有历史的小镇,当地的老馆子里总会拿这道chicken fried steak作为推荐菜)。

马不停蹄继续赶往德州文艺小镇Fredericksburg,这座小镇同样历史悠久,取名来源于普鲁士王子Fredericks,可见这里的文化根源。Fredericksburg是19世纪由德国移民创立,其实附近其他的许多小镇名字都有德文的痕迹(多以burg结尾),仔细研究的话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德国移民史,时至今日,德州相当部分的居民都是德国后裔。在Fredericksburg,甚至诞生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德国方言,第一批德国移民期初不愿意使用和学习英文,他们的德语慢慢地就被称为了Texan German。如今,小镇主干道上密布的小店大多仍是德语名,路牌上也标着英德双文,有着非常正宗的德国餐厅和慕尼黑啤酒。

当然,再顽固的移民,也免不了自己的文化与当地文化交融,直至稀释的命运。今天的德州虽然有着大量的德裔(可以从他们的姓氏里判断出来),但是德国小镇再也不是当年与世隔绝的“迷你国”了,德国文化更多是作为一段历史和旅游亮点吸引着今日的游客。
时值7月4日,去看一个烟花。

Day 4 – Hamilton Pool -> Austin
最后一天开始折返奥斯汀,路过一家烧烤餐厅,叫Opie’s BBQ,非常惊艳,果然在穷乡僻壤里总会有让人惊喜的德州烧烤!

最后一个景点是经常被列为各大旅游网站中全美前**必去景点之一的Hamilton Pool。翡翠色的池子配上白色的瀑布,岩石配上青苔,犹如世外桃源。由腐蚀造成的岩石坍塌形成了现在看到的环形大凹槽,也是地质奇观了。近日因为水中细菌超标所以不能游泳,可惜了,听闻池子里一般是人满为患的。但是风景美值得一去,通向瀑布的trail只有0.3miles,算小意思吧。

拖上了半年,总算把流水账游记补完了。当时初来乍到,对德州的认识尚浅,没来得及做更深的观察。下次写游记争取做到形散神不散,就先这样了,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