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2年翻拍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还没大规模上映就已经恶评如潮。本来对这种美国翻拍日本动漫的作品,我也是不抱太大期望的,然而今天怒掏12美金看完之后却觉得超过预期。虽然远远没有到赶超原作的地步,但如果当做一部标准的美国商业大片来看的话还是可圈可点的。

=============== 我要剧透了!===============

 

《攻壳机动队》构造的是一个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除了大脑之外的所有人体器官都可以被人造器官所取代,人脑也可以被改装成电子脑,与其他人的大脑联网。于是无法避免地,黑客就可以通过入侵人们的电子脑来实行犯罪,人的记忆可能会被篡改,可能会被用来当做犯罪的工具。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人”是由什么来定义的呢?只有大脑存在,完全换了一个身体,还算是同一个人吗?如果记忆都被篡改被伪造,还算是同一个人吗?这些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攻壳机动队》主角,全身改造人草雉素子日常的所思所想。

gis

两版草雉素子对比(图都Google下的)

这个人造人身份认同的问题,在原版的片尾给出了极为隐晦而又十分现实的答案。原作中的反派“傀儡师”是网络中进化出来的高级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生物,他不可避免地开始考虑繁殖后代的问题,于是想要和素子的基因“结合”,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这其实是很打动我的一点。我们虽然一直在发展人工智能,归根结底还是将其当做人类的工具。即使真正的人造人能被制造出来,人类对他的定义仍然是工具,或者至少是“和我不是一个物种的东西”。可是站在人造人的角度,自己是一个需要繁殖后代的生物,寻找优秀的基因去融合是自己的本能,因此在原版里人物并没有正邪之分,只是立场不同而已。对自己身份认同感到疑惑的素子最终也被傀儡师说服而与其结合,这正是我们人类不愿承认的,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

而在美版中则是给出了极为明确而又符合美国大片套路的答案。人造人是邪恶人类大魔王进行残酷人体试验的产物,傀儡师则成了素子失去记忆前的青梅竹马,最终大家携起手来打败了大魔王,素子也找回了自己丢失的记忆,并为了保卫世界和平继续战斗下去。立意一下子感觉low了下来,这也是美版在网上遭受疯狂吐槽的原因。不过如果抛开原版不看,美版也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比续集层出不穷的《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这种我就是要耍特技的电影多了一些思考,拍摄手法上也少了一点放肆,多了一点克制,get到了一丝丝东方的内敛之美,没有陷入无止境的暴力战斗之中。

gis95_2

原版中精致的街道场景

但是美国人对亚洲文化的理解终究还是差了一层。原作最为精彩的一场戏就是最后素子与战车的战斗。在灯光昏暗的建筑中,细雨透过破碎的屋顶洒在地上和战车上,形成一幅静物素描,整个场景充满了安静与孤独的气氛。当素子出现并开始与战车对射,单调的雨声与喧嚣的枪声,静谧的混凝土建筑与飞奔躲闪的素子动静结合,明明是激烈的枪战,原作的背景音乐却十分空灵,更凸显了素子的孤独无助与绝望之感。这种感觉一方面是素子孤单一人面对庞大的战车实力不占上风,另一方面更是素子在探求自己的身份认同这条道路上没有同伴。最终素子绝望地徒手撕战车,用尽全力以至于自己的义肢血肉横飞,背景音乐却未增加丝毫渲染,仍旧只是空灵的几个音,仿佛在冷眼旁观道“你这么拼是为了啥呢”,将人造人不被认同的孤独感宣泄到了极致。这样一来,最终素子选择与唯一和自己在身份认同上有共鸣的傀儡师结合,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而美版电影虽然也还原了素子手撕战车的戏,但在表现力上明显不及原版,仅仅将其当做了普通的“与大boss决战”来处理了,颇有一种按套路的打怪升级之感。所以说表现力并不是3D技术发达就水到渠成的事啊。

gis95_3

原版中的战车场景

原版电影借由素子的孤独感,引发观众去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孰是孰非。而美版则将大boss设置成邪恶的人类,使得人工智能归根结底还是人类制造的工具,再加上最终素子认同了自己是人类的身份这一政治正确的结局,可见确实没有get到原版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也并不是说一味忠于原著才是好的,改编总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商业片太费脑子也不讨好。作为一部标准的美国商业大片,《攻壳机动队》还是很合格的,绝对算不上是烂片。

当然,现在所谓的“人工智能”虽然能下下围棋,开开无人车,但还远没达到需要思考人造人自我认同感的地步。但愿不要又看到无关人士乱发“人工智能万一取代了人类怎么办”之类杞人忧天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