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p22ft309348

即便不看足球的人,大概也应该听说过梅(C)西(罗)。即便不了解拉美文坛,大概也应该听说过马尔克斯。即便不懂得什么叫“魔幻现实主义”,大概也应该听说过《百年孤独》。然而马尔克斯自己却觉得《霍乱时期的爱情》才是他最好的小说。这本被称作“爱情百科全书”的作品,在豆瓣上也是高达8.9分,遗憾的是,几篇高票书评却尽是些无病呻吟之作,为吹而吹,吹得不伦不类。如果仅仅是把这本书当作对男主与女主绵延了半个世纪的“伟大爱情”的歌颂,那这书真是白买了,还不如看几部狗血韩剧来得实在。

在讨论这本书之前,我先不要脸的剧透一下。

这本书大概讲的就是,穷小子男主爱上了富家出身的女主,通过书信勾搭女主几乎得手,但是女主突然发现自己不爱男主,于是转而嫁给了上流社会的男配并度过了半个世纪平稳却不幸福的婚姻生活。但男主贼心不死,仍然对女主日夜思念,终于在几十年后盼到男配翘辫子再次勾搭女主并得手,最后唱着夕阳红走上了通往幸福的道路。

仔细揣测一下,发现这本“爱情百科全书”似乎从来就没讲过我们传统意义上定义的爱情。男主一开始爱上女主是不靠谱的一见钟情,女主似乎也是个没什么原则的人,轻而易举就也爱上了男主,之后更是莫名其妙一下子又不爱了。女主嫁给男配显然多半是门当户对,最后又对年老的男主重拾旧爱怎么看都像是出于寡妇的寂寞。男主则更是诡异,为了等到男配死,一辈子也不结婚,却跟无数女人上过床,走肾不走心,最后还跑去追女主。最后两个七八十岁的孤男寡女居然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爱情”。我们经常歌颂的罗密欧朱丽叶,梁山伯祝英台在这本书里全然无踪。

但转念一想,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是不是也是同样诡异呢?辛辛苦苦追来的姑娘不去珍惜,狗急跳墙相亲的对象却天长地久。炮友之间一不留神啪出感情,海誓山盟却转眼遭遇红白玫瑰的难题。当我们磕着瓜子骂着渣男绿茶婊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期待和要求的标准的“爱情”究竟存不存在呢?

恐怕爱情的华袍,仔细看去,上面也爬满了虱子吧。

书中的男女主角,体验了一见钟情的冲动,求之不得的煎熬,漫长无望的等待,旧情复燃的欣喜,但是作者又十分狡猾,他始终没有让男女主角以“夫妻”的名义名正言顺地长期相伴彼此。男主和其他女人纯粹是炮友关系,而女主和男配的婚姻也更多是顺应现实的产物,男女主角之间才是书中唯一最接近理想中“爱情”的感情,但作者却总在二人擦出火花之时戛然而止,不去给出“他们如果真的在一起了会幸福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作者是在有意区分理想中的爱情与现实中的爱情。对帅哥美女怦然心动乃人之常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者也是司空见惯,这都算作“狭义的爱情”。之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则不是一日而就的了,能将爱情亲情友情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或者“广义的爱情”),大概更为美妙。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终其一生也只不过刚刚摆脱了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阶段,又怎能算是“长达半个世纪忠贞不渝的爱情”呢?至于那些只想找生育工具/钟点工/萌宠/面子提升器/活体充气娃娃的男人和只想找移动钱包/男仆/朋友圈自拍背景板/公主病发作对象以及把自己当做商品忙着搞自我推销的女人,由于他们太容易被满足,暂不在本文讨论对象中。

书的结尾,两人私奔到船上,坐着船在河上来来回回开,避免靠岸,更是表明了两人感情的理想化。这样一个明显不靠谱的结尾,表面上用浪漫的手法将男女主之间的爱情强烈地表达出来,实则更反衬出这种感情的虚无缥缈。男主爱的究竟是女主,还是爱的执着爱着女主的自己?他半个世纪之后去追女主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对得起自己大半生的等待?他最终得到了心上人究竟幸不幸福?女主最后答应男主是真的旧情复燃还是寂寞使然?如果一定要看清每一只虱子,只会让自己不快,真正的幸福也许恰恰是难得糊涂。

如果说马尔克斯是南美文坛第一人,那么大概还有不到十个人可以说自己是第二人,博尔赫斯就是其中之一。博尔赫斯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叉的花园》里面收录了七篇脑洞奇大的小说,内容千奇百怪。尽管这本书还不到100页,但是读起来心里一万个卧槽。因为我基本上都没看懂,就不写书评了,谁要是想看我可以借你,看懂了拜托给我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