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中时候开始看的《冰与火之歌》,那时候基本见不到第二个读这个小说的人。后来拍成了电视剧也不知怎么突然火了起来,让我自己仿佛变成了跟风狗一样。我高中时候很喜欢听陈奕迅的歌,那时候陈奕迅不怎么火,一般人也就知道个《十年》。后来上了大学也不知怎么陈奕迅突然火了起来,让我自己仿佛变成了跟风狗一样。我本来计划好这个圣诞假期去阿根廷玩,后来阿根廷突然为中国游客推出了电子签证,一下子国内游客趋之若鹜,让我自己仿佛变成了跟风狗一样。
更悲剧的是,在我提交了电子签证的申请之后,又被告知只有持美国旅游签证的游客才能使用这项服务。于是只好又翘了课跑去休斯顿面签,让我自己仿佛变成了智商捉急的跟风狗一样。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终于踏上了这个地球上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的土地。
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机场出来的时候,一股中国风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机场里到处是华为的广告,机场门口堆满了趴活儿的出租车司机,高速路两旁的居民楼和中国30年前的板房如出一辙。一点看不出这个被称作“南美巴黎”的城市和巴黎有半毛钱关系。
布宜诺斯艾利斯Downtown一角
阿根廷总统府“玫瑰宫”
市中心的纪念碑
事实上,阿根廷和传统意义上的拉美国家有很大不同。超过90%的阿根廷人都是欧洲后裔,并且这个国家在20世纪初一度名列世界最发达国家之列。但是后来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目光短浅的军政府与寡头政治的摧残使得阿根廷的繁荣难以为继。时至今日,通货膨胀和糟糕的治安已经成为游客最关心的话题,连我们的出租车司机都叮嘱我一定要在车里把钱给他,不要在大街上掏钱。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在街头,你既可以看到破败难看的板房,又可以看到一街之隔外设计极为精致的欧式建筑。既可以看到高档的饭店,又可以看到吆喝叫卖的小店铺。一些人们谈吐举止温文尔雅,另一些人目光里则流露着奸诈。你住着看似豪华的宾馆,房间里的细节却是差强人意。这里好像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结合,也是欧洲古典文化和现代市井文化的共存之处。
从玫瑰宫遥望纪念碑
市中心的居民楼
由剧院改造成的雅典人书店,号称“全球最美书店”
雷科莱塔贵族公墓(La Recoleta Cemetery)是这座城里探寻欧洲文化残火的最佳地点。这座墓地里面埋葬着的都是阿根廷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包括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将军,医生,商人等等。由于阿根廷是个极度信奉天主教的国家,过世的人的墓也都被打造的极为精致。墓穴往往由石头搭建,辅以欧洲中世纪风格的雕梁画柱,十字架,天使或者其他天主教人物的雕塑等等,可以看出每一块墓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整个墓地里最为有名却又十分不起眼的便是贝隆夫人的墓。贝隆夫人(Eva Peron)是阿根廷国母一样的人物。她出身贫寒,却在邓文迪般地拼搏中结识了政界人物贝隆上校,并且辅佐他成为了阿根廷总统。当时正处在二战结束之后,阿根廷早已荣光不在,经济一片萧条,贝隆政府采取了一种接近社会主义,被后人称为“贝隆主义”的政策,搞国有制,以工人阶级的利益优先。贝隆夫人则凭借她出众的个人魅力和工作狂精神大力推动教育医疗改革,为妇女和穷人的权利奔走呼号。贝隆夫人受到阿根廷劳苦大众的爱戴,却在33岁时英年早逝,至今仍然为阿根廷人民所追忆。不光她的墓碑前永远挤满了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劳工部大厦的外墙上也有大幅的贝隆夫人画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就出自韦伯以贝隆夫人生平写成的音乐剧《Evita》。
贝隆夫人墓
雷科莱塔公墓
远处大厦上的贝隆夫人像
至于说到现代的阿根廷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无疑是探戈和足球。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有很多Tango Bar,大概花上不到100美元就可以看一场Tango Show,还附赠一顿正餐和一节入门Tango课。我起先是对跳舞没有任何兴趣的,只是因为阿根廷的Tango太有名才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来看看,不料一场地道的Tango表演竟然如此好看。和多数舞蹈相比,Tango都显得十分另类。跳的时候虽然男女舞伴贴得很近,却不能看彼此,都是将头甩向一旁。多数舞蹈都强调面部表情的丰富,Tango却要求必须面无表情。于是你就看到无论音乐如何动感,舞姿如何大胆,两个人的表情却始终是一脸严肃不苟言笑,而这种表面上的克制却反而更表现出了双方内心的火热。台上的两个人仿佛两位武术大师,看似面无表情实则剑拔弩张,而彼此用来交战的武器,既不是气功也不是原力,而是他们欲盖弥彰的情感。在一招一式间,你能感到两人暗涌的情感已经喷薄欲出。这种虐恋式的情感表达,恐怕正是Tango的魅力所在吧。
Tango Show
博卡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民区。这里原来是城市的港口,码头工人们用剩下的油漆将自己的房子漆得五颜六色,反而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而说到博卡区,不能不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博卡青年队。从这只足球队走出了马拉多纳,里克尔梅等等一众著名球星,而最近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就是刚刚从博卡青年转会到上海申花的特维斯。我们在阿根廷的几天里,不止一个出租车司机在听说我们来自中国之后,就对特维斯去中国淘金一事大发牢骚。参加博卡青年队主场糖果盒球场的Tour,会有导游带你把球场内内外外逛一遍,并给你讲解球队的历史。我们去的时候很不幸是休赛期,没有比赛,但是光是站上球场的看台,仿佛仍然能感受到球迷山呼海啸般的呼喊。我们在参观阿根廷总统府的时候,正巧路边就有两个熊孩子在踢球,年纪较大的那个也就十三四岁,但是随便一脚就能踢出指哪打哪的弧线球,这种足球底蕴真不是买几个特维斯就能赶上的。震惊之余我还帮他捡了一下球,但是由于太震惊,我本想踢还给他却一脚不知道踢到哪里去了。
糖果盒球场
博卡区标志性的Caminito街
博卡区的涂鸦
好不容易来了阿根廷,当然也要走出首都,去乡下逛逛。比较热门的景点包括了阿根廷和巴西交界处的伊瓜苏瀑布,以及在南美洲最南边,以世界尽头为噱头其实本身似乎不怎么好玩的乌斯怀亚。我们选择的是位于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小镇埃尔卡拉法特(El Calafate),所有游客来到这里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冰川。
埃尔卡拉法特背靠阿根廷湖,从这里驱车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Los Glaciares国家公园。世界第三大的Perito Moreno冰川就在其中。与首都不同,在卡拉法特小镇游客明显多了很多,美国人似乎充当了阿根廷旅游的主力军,耳边时常能听见熟悉的美式英文。我们提前订好了攀冰活动(Minitrekking)的票,第二天一大早就有车来我们住的青年旅社接人了。我们首先被带到了观景台,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冰川的全貌。之前我们已经在别人的攻略里看到了无数次照片,有了心理准备,不过看到冰川真人的时候还是感觉十分壮观。一面白里透蓝的冰墙就这样垂直挡在眼前,冰面鳞次栉比,粗纹和细纹,凸处和凹处交相呼应,往远处一直绵延出去。这还并不像阿拉斯加白茫茫的雪原,在这里有青山绿水生机勃勃地衬托,更显得整齐的冰川仿佛能工巧匠巧夺天工制成的艺术品。我们时不时能听见爆炸的巨响,那是融化的冰川断裂的声音。这些冰川看似平静,其实却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向前移动着,最前面的冰川逐渐融化,后面的冰川又不断产生补上,看似静止的一件艺术品背后却不断维持着动态平衡,千百年来一贯如此,也是大自然的精妙之处。
卡拉法特小镇街景
阿根廷湖
午饭过后,我们就穿上冰爪,在向导的带领下走上了冰川。有冰爪的存在,走在冰川上虽然不能说如履平地,但和一般的hiking也没什么区别。我们从冰川与土地的交汇处上冰,四下里狂风肆虐,把砂石吹了我们一脸,洁白的冰面上砂石留下的黑色痕迹也清晰可见。再往里面走走,冰面就干净多了。我们排成一队跟着向导走,边上能看见深不见底的冰缝,里面隐约透着幽蓝的光,还有清澈的冰水潺潺流过,向导鼓励我们喝两口,我们怂了(后来事实证明出来玩无论如何也都是要拉肚子的)。在冰上一阵翻山越岭之后,向导带我们走到了他觉得十分美的一片区域,这里冰面连续起伏,形成小山和沟壑交替出现的场景,很多地方的冰面都处于不可导状态,有种“怪石嶙峋”的美感。向导还用随手抓来的冰给我们做了冰镇威士忌,巨难喝。
对此,燕郊李长脸有诗云:
出门爬冰川,冰川高又大。脚踏铁冰爪,再滑都不怕。
常州焦做人有诗对曰:
威士忌在手,大伙跟我走。我教你做人,你替我养狗。
远看Moreno冰川
冰川与人类之对比
冰上行走
冰川崎岖的表面
在阿根廷的几天里,我们时时刻刻感到自己行走在多种文化交汇融合之处。事实上在与路人亲切友好的交谈过程中,除去语言障碍,我不止一次产生这似乎就是在美国的错觉,但是当我们在三星级宾馆房间里找不到一个位置舒服的插座的时候,才充分意识到这里和美国的差距。“南美巴黎”终究不是巴黎,但它也不需要去效仿巴黎,它早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再说巴黎不是已经变成巴黎斯坦了么。
好啦下面上点干货:
- 签证?中国公民去阿根廷旅游是需要签证的。不过如果你有幸拥有美国旅游签证,就可以只在网上填一个电子签证的申请表,然后拿电子签证入境。如果你只有美国学生签证,那么请发电子邮件(注意,不要打电话,不会有人接的)到离你比较近的阿根廷领事馆预约面签。
- 手机?我们在路边华人超市中国大叔的帮助下,在附近便利店买到了预付费的手机卡。按理说机场也有卖但是我们去的时候他们机器坏了。
- 货币?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主干道五月大道拐入佛罗里达街,就会在路边看到很多面容猥琐的人喊“换钱”,这就是很多攻略里提到的黑市。这里能给出非常好的汇率,亲测用户体验也不错,很多人一听是“黑市”就望而却步,其实连当地银行里的工作人员都叫我们来这里换。机场换钱比黑市要贵一些,银行是最贵最不划算的
- 交通?我们没有坐任何公共交通,布利诺斯艾利斯路边随手能拦出租车,价格亲民。Uber也可以用。有攻略里提到一定要让司机打表,以防漫天要价,我们倒是没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要去机场的话可以在酒店提前订好车,我们在圣诞节一早去机场,酒店前台表示这个时间你恐怕打不到车,但我们一搜发现附近全是Uber。不过Uber在阿根廷也遭到了出租车工会势力的强力阻挠,前景不明。
- 租车?我们没租。在南美我们见过的所有车都是手动挡。并且南美人开车风格和国内类似,开惯了美国路况的我们还是不要给自己找事了。
- 安全?很多攻略里都有提到布市小偷多的令人发指。据说还会有人向游客身上泼水,借机抢钱。我们在路上走的时候几乎不会把手机拿出来,我也注意观察了一下,本地人把手机拿在外面的也非常少。有一次我们在路上看手机,一个大叔突然跑过来指着我们的手机严肃地哇啦哇啦说了一堆,感觉好像是要我们收起来的意思。我们此行没有东西被盗,或许是小心使然。进店里之后就可以放心使用手机啦,阿根廷所有饭馆里都有wifi,完爆美国。
- 吃饭?阿根廷似乎继承了西班牙人慵懒的作风,晚上十点钟开饭也是司空见惯了。有一次我们中午一点多进饭馆,居然赶上阿根廷上班族们来吃午饭,看他们有吃有笑再喝点小酒,一副一点也不着急回去上班的样子,和美帝廉价劳动力中午吃三明治凑合相比,简直天壤之别。阿根廷饮食方面还是比较偏欧式的,和一般的西餐有很多类似之处。不过作为一个畜牧业极为发达的国家,阿根廷烤肉可以算是一大特色了,我们吃到了味道十分惊艳的烤牛排和烤羊排,但也不是每家都做得好,还是要提前做一点功课的。我们还点了一道类似于“烤肉全餐”的菜,上来了一大盘牛羊鸡的各种部位,从外皮到内脏血肠一应俱全,很多肉我实在吃不出是哪个部位。这道菜油很重,第一口觉得爽,第二口就觉得腻了。我们还在阿根廷吃了相对正宗的西班牙菜,西班牙海鲜饭做的确实比在美国吃到的好吃。阿根廷特色小吃是一个叫做Empanada的肉馅饺子,外皮是烤的,咬下去酥脆可口,肉香四溢,和新疆的羊肉大包子有的一拼。对了,在阿根廷吃完饭也别忘了给小费。
- 穿衣?我们去的时候是12月底,正值夏天,布宜诺斯艾利斯基本就是温带夏天的样子。冰川其实也不冷,一件单衣一件外套足矣,绝没有到要穿羽绒服的地步。不过冰川的风极大,如果要上冰的话需要准备防风的外套,防水的鞋,以及墨镜和手套。
- 花费?阿根廷虽然在经历一波又一波的物价飞涨和通货膨胀(2013年的时候美元对阿根廷比索是1:4,现在已经1:16),但总的来讲吃饭住宿交通比美国还是略微便宜一点点。然而由于阿根廷这个国家长宽比例失调,导致景点之间距离很远,旅行预算的3/4可能都要花在机票上。由于通货膨胀,在阿根廷随便买点东西动辄就要好几千块钱,这就使得找钱变得很不方便。比如说你买了1234比索的东西,给了对方1250比索让他找,他基本就会直接给你20比索。虽然说是图方便啦,但是长此以往还是有种似乎理解了阿根廷经济衰退原因的感觉。
阿根廷大肉饺子
现烤现卖的烤肉
芝麻一直是我的偶像!
LikeLike
荷叶新婚快乐!
LikeLike
芝麻是不是穿越到几年后了。。。芝麻早生贵子!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