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两次西雅图还是没能一睹Mt.Rainier芳容,因此这篇暂且叫做“上”。等到遥遥无期地某一天把Rainier连带Portland一起去了,再凑一篇“下”放上来吧。美国的大西北和中国迥然不同,中国的大西北从人文和气候上都更像是美国的德州(而且都归属大潇神管辖),而美国的大西北却有几分中国江南水乡的精致,尤其从爱下叫人打不打伞都浑身难受的毛毛雨这点来看。
西雅图作为美国西北重镇,很难被人们用简单几个词去定义。它是美国技术宅们聚集的城市之一,微软,波音在此起家,但他又充满了浪漫文艺气息,出现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甚至《五十度灰》也被安插在了这个号称一年下200天雨的地方,更是平添了一丝诡异的气息。西雅图依山傍海,还是美国本土直飞中国最近的城市,但是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却似乎并未让中国人更加偏好它而不是湾区或者洛杉矶。作为我们来美国五年来,除了中部无人地带外最后的盲区,今年一口气去了两次。
第一次是转机,只停留了一个下午,于是就在Downtown逛了逛。派克市场就算是一个必去景点了吧。这里有门口排长队的世界上第一家星巴克,还有著名的口香糖墙。据说此处本是剧院,最早也不知是谁先开始的,反正就有观众等位时把口香糖粘在墙上,有时还会把硬币一起粘上去,久而久之居然成了一道风景。政府最近虽然清理过,但清理之后民众又义不容辞地把口香糖粘了上去。另一个景点是市场里两个卖鱼的彪形大汉,一个站在柜台里一个站在外面,两人互相吆喝着轮流把一条鱼扔给对方。这种大概是鱼贩无聊时想出来的解闷方式,居然引来了大批游客围观拍照,然后就此又成了一道风景。我们看他们互相扔了一分钟然后匆匆离去。
还是过海看看吧。乘坐轮渡渡过峡湾,对面就是奥林匹克半岛上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这个公园囊括山地,雨林,海岸三种生态系统,这点从宣传册上就可见一斑。
我们上来直冲暴风岭(Hurricane Ridge),沿着Hurricane Hill Trail 一路爬上了海拔5757英尺的Hurricane Hill。然后被看到的风景深深震撼了。
考虑到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多变的气候,确实是有很大概率山顶完全被雾笼罩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想到去阿拉斯加看极光时候怕看不到于是预留了很多天,结果第一天就看到了,之后只好一路强玩也是辛苦。然而爬山途中还是有不错的风景的,远处山顶尚未融化的积雪清晰可见,时不时还有肥硕的土拨鼠出现在路边。这种兼具屎黄色与屎褐色毛皮的叫做奥林匹克土拨鼠,只在这个公园里有。事实上奥林匹克国家公园还有很多独特的野生动物,包括一些黄鼠狼,猫头鹰和一种会跳的鼻涕虫。由于人类引入的外来物种的入侵,这些本土生物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人生第一次拍到了银河哦!
美国西海岸独特的气候成就了颇具特色的杉树林。相较加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更加多雨,这些参天大树便形成了全球不多见的温带雨林。几十米高的红杉树遗世而独立,下面低矮的蕨类植物同样枝繁叶茂。偶尔能看见倒下死去的树干,都早已变成了新生植物生长的基座。背阴处蘑菇和木耳疯狂生长,将被动植物遗弃的养分归还给大地。这样的生态循环完美地重复了上亿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生生不息,仿佛只有置身其中的我们是多余的。
美国西北部的海滩,和人们传统意识上美丽温暖的度假胜地毫无关系。这里的海滩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荒凉。这恐怕要归功于海滩上成堆倒下的树干。这些树干面容枯槁,颜色惨白,表面的棱角已被磨平,好像是曾经繁盛一时的文明遽然消失几千年后的产物。海滩的沙子也不是金黄,而是介于惨白与淡灰色之间,更平添了一丝萧条之感。这里和雨林中给人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雨林中万物生长,一片欣欣向荣,海岸边则是脆弱的生命在面对大自然洪荒之力时的败退。证据便是杉树林大概一直延伸到离海边一百米的地方,再靠近海就是倒下的树干了。当然,严格来说是沙滩的土质不适合树木生长,一定要借此对生命大发感慨有装13之嫌。
在去机场的出租车上,司机听说我们是从Austin来的,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讲美国的有SSAB的说法,指的是四个科技公司扎堆的城市(San Francisco, Seattle, Austin, Boston)。Austin也名列其中使我们颇为不安,疑心是不忍落得三缺一下场的缘故。然而后来我Google了一下并未发现类似的说法,只当是司机的即兴创作吧。但是湾区的科技公司主要集中在硅谷,说San Francisco也不是很确切,倒不如把Seattle, Houston, Los Angeles, Boston和New York一起凑一个美国交通最烂的SHABY组合。Austin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也可以得到和Los Angeles竞争上岗的机会。
先这样吧。
shaby lol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