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阿拉斯加已经被中国游客占领之前的25年人生里,我一直觉得去阿拉斯加旅游是一件逼格很高的事。毕竟这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也是普通游客去极地最方便的途径,还能看极光。虽然作为北方人我对雪上运动没那么狂热,但如此大规模的冰川和雪山也不多见。在阿拉斯加的七天里每天都在被这里的美食美景打动,也每天都被这里的中国人数量震惊,没去过阿拉斯加简直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在美国读书工作了。比较好的攻略推荐两篇【关于阿拉斯加的一切|极光白夜秋草黄,荒原公路北冰洋】【晒着月亮等极光——阿拉斯加极光旅行攻略(完结)】,我这篇不算正经的攻略,就夹叙夹议随便写两笔。
人们都说阿拉斯加起码要去两次,一次夏天去玩国家公园,一次冬天去看极光。我们三月份去以看极光为主,也顺带瞻仰了一下美国最大的国家公园Denali National Park。极光的产生主要由于太阳风中的电子受地球磁场的影响撞击大气层中的气体原子而发光。根据气体成分不同,极光也会展现不同的颜色。阿拉斯加第二大城市,机场拥有六个登机口,位于北纬65度的费尔班克斯(Fairbanks)被称作极光之都,据说一年有超过100天能看到极光。考虑到高纬度地区的极昼现象,这个数字其实是很高的。想了解更多关于极光的知识可以去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所属的北方极地博物馆观看科普小电影。
先说你们最感兴趣的极光。看极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当天极光活动强烈(http://www.gi.alaska.edu/auroraforecast),二是天气晴朗无云,三是远离城市光害。第三条决定了好的看极光地点基本都不在城市里。我们试了两个地方,一是google一个叫做”The best place ever for aurora viewing”的地方,二是很多攻略里提到的Ester Dome Observatory。事实证明”The best place ever”已经被太多人熟知,甚至有很多旅行团的大巴车带着一车一车的人来看极光,这些车都不关尾灯,导致整个观测点灯火通明。而且这里周围近景过多,天上还有电线,想找个好角度拍照比较费劲。墙裂不推荐这个地方。Ester Dome是我们觉得比较好的地方,不过到这个地方比较费劲,要开一段被积雪覆盖的窄窄的山路,很多人就在路边停车拍极光,但其实如果开到山顶的话效果更好,视野及其开阔。唯一缺点可能就是有时费尔班克斯的光害比较明显,不过极光和光害交相辉映的场景也很好看。
极光用肉眼看比照片里的难看不少,裸眼极光和单反极光中间隔了1000个波多黎各的BioBay。如果极光强度不高,肉眼看起来和云没什么区别。比较强的极光不但颜色明显,而且还会不断变化形状,不断流动跳跃,好像绿色的精灵在夜空中起舞。看到这番景象才终于感叹不虚此行。拍摄极光时三脚架是必须的,快门线或者延时拍摄任选其一,有广角镜头能为照片增色不少。我一般是开最小iso,最大光圈,曝光10秒左右,手动对焦在无穷,效果拔群。当然不管拍得好坏回去都不妨P一下。
在融雪季之前,Denali National Park只有前12.5 Mile的路是开放的。路的尽头有几个Trail可以走走,不过雪地里走Trail时间要翻个倍。在这12.5 Mile的路两旁是一大片林海雪原,被雪覆盖的大地宛如一望无际的白色沙漠,上面稀疏地插着一颗颗青松,好像放大的皮肤表面的毛孔(好恶心的比喻 = =),阵风吹过时碎雪就在眼前的路上画着沙画。目力所及的最远处若隐若现巍峨矗立的就是北美最高峰,海拔超过6000米的Mt.McKinley。夏天的Denali是野生动物和登山爱好者的天下,冬天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连公园门口的小镇都比变成了鬼城,整个公园冬眠在了厚厚的积雪下。
来费尔班克斯的游客很少有人不去Chena Hot Springs Resort,之前听说这里火爆异常于是早早订了三天的客房,最后证明订多了。在一个没有信号,几乎没网,只有一个饭馆的地方呆上三天绝非易事,所以第二天开始我们就不惜往返两个小时也要去城里吃饭。温泉还是值得一泡的,虽是露天,泡久了也是热得不行,一定要时不时爬到池边的石头上赤膊吹吹零下20度的寒风。水汽从四面八方吹来,在头发上凝结,不一会就白了少年头。若是将头发彻底浸湿,则会冻成一根根刺,再也不用找发型师做头发了。惬意地靠在石头上,四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中这一泓清泉,使人想起日本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所以费尔班克斯日本游客也超级多。
在Chena看极光的话可以去极光小屋,但是我们在Chena的几天天气都不好所以没去。其他活动包括狗拉雪橇,雪地摩托,参观冰雕博物馆等等。冰雕博物馆总体来说乏善可陈,并不比国内的冰雕高明,还有很多攻略里提到的用冰杯喝Apple Martini,亲测又贵又难喝。狗拉雪橇算是阿拉斯加一个必玩项目,从费尔班克斯去Chena的路上有很多家民营的雪橇场,他们互相似乎都关系不错,互相都有推荐,但都一致表示Chena的狗拉雪橇很烂不要坐。于是我们就挑了路上一家体验了一把。所有狗都极希望自己被选上去拉雪橇,在主人选狗的时候所有狗都狂吠不止,有些甚至使用短期直立行走技能来乞求主人。选狗似乎是很有讲究的,一个队伍里要有领队,狗的队形也是特意安排过的。狗拉雪橇坐着绝对称不上舒服,有时候前面的狗还会排泄,让坐在后面的人很难过。但趣味性很强,尤其最后我们也自己驾驶雪橇驰骋了一把。狗确实是极通人性的动物,看到雪橇犬们一边听话一边犯二卖萌的样子,有点理解了为何美国人都把狗当孩子养,也有点理解了为何有些小学生抵制吃狗肉。当然我还是不反对吃狗肉的,谁都有选择吃什么的权利,谁都没法干涉别人吃什么,做人要有原则嗯,不能歧视猪和牛,植物也有生命呀!
其他旅游景点基本就是走马观花了。著名的Dalton Highway我们最终怂了没敢去,然后就在饭馆里听到了另一车中国人撞车的惨痛经历。北方极地博物馆值得花三个小时逛逛,了解一下阿拉斯加的人文历史和珍禽异兽。阿拉斯加输油管将北极的石油输送出来,算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油管产生的热量很容易融化冻土,使得油管不稳定,因此油管两旁加了很多根柱子,柱子上面装有散热片用来给土壤散热,也是煞费苦心。费尔班克斯附近还有一个叫North Pole的小镇,号称是圣诞老人的家,其实就是一个卖圣诞主题商品的礼品店门口立了一个做工及其粗燥的巨大圣诞老人像。觉得一群北极圈还没摸到的人管自己住的小镇叫北极挺搞笑的。
阿拉斯加吃饭虽然没有税,但是价格巨贵,一碗pho要15刀还没我大德州的一半好吃。费尔班克斯亚洲餐馆出奇的多,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应有尽有。吃海鲜的话我们去了一家The Pump House,点了一个海鲜全套的appetizer结果俩人没吃完。里面包括大螃蟹,生蚝,蛤蜊,虾和烟熏三文鱼,都很鲜很好吃。浩浩荡荡一大盘端上来,我们还没吃边上一桌大叔就要跑来拍照,然后对我们这盘赞不绝口,接着就天南地北聊了起来,聊的过程中时不时就瞥一眼我们这盘海鲜,最终没忍住自己也点了一盘。
大概就写这么多吧,阿拉斯加还是很值得一去的,不过确实价格不菲,还买了一堆以后再也不会穿的衣服。
什么你说冰钓?一起去的小伙伴们去钓了一下午,一条没钓上来。。。